《湖湘地理》記者常立軍寫過醴陵的一篇稿子,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,。他寫道:“醴陵有兩個面孔,一個用來懷念,,一個用來向往?!?/p>
醴陵是一座千年古邑,,沉淀著風雅,在歲月中浸透錦繡,。千百年來,,無數(shù)文人雅士,踏入這片土地,,開啟了一段屬于他們的嶄新人生,。讓他們駐足停留的醴陵淥江書院,也帶上了人們美好的向往,,成為人們口中的“轉(zhuǎn)運”之地,。
時間回溯到公元1508年,。王陽明的腳步沾了些許灰塵,風塵仆仆地趕到淥江書院,。此時,,他正處于人生失意的時光,,被貶官至貴州,途經(jīng)醴陵,,心情失落不已。而開放包容的醴陵卻敞開胸懷,,邀請他在淥江書院講學,。或許,,在輾轉(zhuǎn)反側(cè)的深夜,王陽明也曾對著書院古樟的樹洞,,傾訴過心中的郁悶,?如果是,那古樟應該和他進行過一場心靈的對話,。因為在講學時,他是激情澎湃的,,一改他來時的頹敗。真正的學問,,在這里贏得贊賞和尊重,,這讓王陽明意外和感動,。收拾好行囊,從醴陵淥江書院再出發(fā)的時候,,王陽明或許帶上了更多的勇氣。三年后,,他東山再起,,回京途經(jīng)醴陵時,再一次在淥江書院講學,,并在書院的古樟旁,,留下“老樹千年惟鶴住,,深潭百尺有龍蟠,。僧居卻在云深處,別作人間境界看”的豪邁詩篇,。后來,,王陽明成為明代影響最大的思想家,、哲學家,,他“知行合一”思想也在醴陵留下深遠的影響。
1836年,,一個后來左右中國大局,、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,,也來到醴陵淥江書院,他就是左宗棠,。這個中國近代史上的傳奇人物,,兩次赴京會考不中后,在醴陵掌管淥江書院,,擔任山長。書院被他點化得清風朗朗,,這個失意書生,也在這里獲得快意人生的機緣,。當時,兩江總督陶澍回湖南安化老家省親,,路經(jīng)醴陵。左宗棠應縣令之請,,撰寫的“春殿語從容,,廿載家山印心石在,;大江流日夜,八州子弟翹首公歸”的對聯(lián),,讓陶澍贊嘆不已,。這個當時才25歲的年輕人,在這里實現(xiàn)了人生的重要轉(zhuǎn)折,。他的才華得到賞識,并得到拜陶澍為師的機會,,后兩人結(jié)兒女親家,籍此步入仕途,。左宗棠從淥江書院“轉(zhuǎn)運”,后成為清代著名軍事家,、政治家,。
醴陵千百年的文化積淀,在近代迎來厚積薄發(fā)的井噴時代,。這一時期,從淥江書院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:中共早期領(lǐng)導人,、工運領(lǐng)袖李立三,,抗日名將左權(quán),軍事家蔡升熙,,開國上將宋時輪,,愛國將領(lǐng)陳明仁,革命先驅(qū)寧太一,,南社創(chuàng)始人傅熊湘,,湖南“瓷業(yè)學堂”創(chuàng)始人之一文俊鐸等等,。這些先賢志士都曾在淥江書院求學,,他們從書院出發(fā),,傳承文化薪火,,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,,影響了屬于他們的時代,,鑄就了“心憂天下明大義”的獨特精神。
時光流轉(zhuǎn),,文化流淌,;光芒不褪,,文脈不斷。今日的淥江書院,,千年古樟依然枝繁葉茂。它見證歷史風云,,也將這里綿綿福氣,,傳遞給每一個來過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