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“反內(nèi)卷”成為思想浪潮,,熱愛生活才是年輕人釋放壓力,、為自我充能的出口,。
思來想去,,我該怎么落筆呢,?越到時間緊,、任務(wù)重的時候,,我越惶惶,,總擔憂自己文思不再泉涌,、下筆不再有神,,從事新聞行業(yè)近3年,有過快馬加鞭、急上加急的緊切,,有過抓耳撓腮,、彌思苦想的窘迫,碼下的字越來越多,,寫醴陵,、陶瓷、煙花,、美食,,寫產(chǎn)業(yè)、文化,、鄉(xiāng)村振興……
從懵懵懂懂地憑直覺吐出一字一句,,到學(xué)會布局結(jié)構(gòu)再慢慢填充內(nèi)容,一棵胡亂生長的張牙舞爪的樹,,或被動或主動地去修剪掉一些枝丫,,變得工整許多,歡喜于得到更多的認可,,卻也會不時陷入不再冒出新芽的恐懼,。我常自問,還關(guān)心日升日落嗎,?還敏感腳下泥土的溫度嗎,?還欣喜一朵花的開放、一只鳥的返程嗎,?還滿懷對未知的好奇嗎?
在許多忙碌中度過的日夜,、埋頭于電腦桌前的分秒,,那些曾經(jīng)堅定的答案變得模糊起來。當生活變成靜止的湖面,,我會投擲一枚石塊,,期待其再次泛起漣漪。于是,,一只貓被我請來,,給齊整的日子添些亂,用它干燥溫暖的皮毛,,包裹住我乏味的心臟,。
在親自養(yǎng)貓前,我對貓最深的印象,,是太外婆養(yǎng)的棕黑毛色的貍花貓,,家里人都說,這是一只好貓,一碗剩飯養(yǎng)大,,堂前屋后再沒有老鼠的蹤跡,。好貓沒有名字,它不像寵物,,更似一名寄宿在家中的旅人,,早出晚歸,與人保持著距離,,卻也會在我的呼喚下湊過來,,由著我摸幾下腦袋。鄉(xiāng)下的貓都活得不久,,好貓也一樣,,在夏季的某一天,它不知道跑到哪個山里,,被捕獸夾夾斷了一只前腿,,在傷口日復(fù)一日的惡化中斷送了性命。后來家里再沒有養(yǎng)過貓,,我卻總想起那雙琥珀一樣的眼睛,。
第一只貓接回家后,第二只,、第三只也跟著來了,,平靜的生活確實遠離了我,與貓相互磨合,,并不比與文字相互磨合簡單,。老大挑食,老二調(diào)皮搗蛋,,老三追隨老二調(diào)皮搗蛋,,開柜門、咬紙巾袋子,、把瓶瓶罐罐推倒在地……種種惡行“罄竹難書”,。每天斗智斗勇,沒有一顆強大的心臟是堅持不下來的,。如今,,我已經(jīng)能做到面不改色地處理鏟屎、吐毛,、喂驅(qū)蟲藥,、剪指甲等一系列“麻煩事”,這背后,,是一次次兵荒馬亂訓(xùn)練出來的淡定自若,。
雖然提起這些,,總不免心里窩火,但想起它們?nèi)硇男湃挝?,任由我搓揉捏扁的模樣,,那些怒氣便也消失不見,畢竟,,小貓知道什么呢,?它只知道餓了要吃,困了要睡,,想念人類了就要喵喵叫,。
養(yǎng)貓以后,在工作之余,,最幸福的事是回到家中,,貓碗洗干凈放好新鮮的糧和水,貓砂盆鏟過,,地板拖得锃亮,,一切收拾妥當,看小貓仰面躺在它的窩里,,圓滾滾的肚子大咧咧地敞開,,這時,我就會一把將它“鏟”進懷里,,摸著它柔軟的腹部,,聽著它發(fā)出呼嚕呼嚕的聲響。
我觀察我的小貓,,像觀察整個宇宙,,小貓的胡須掉了長,小貓的鼻子濕漉漉,,我期待晴天帶它去曬太陽,,期待冬季它窩進我的懷里。我撫平它們的毛發(fā),,仿佛也在撫平自己內(nèi)心的褶皺,那些曾經(jīng)擔憂再也無法冒出的新芽,,又偷偷長回我的身上,,那些變得模糊的答案,又重新清晰起來,。
汪曾祺說,,一定要愛著點什么,它讓我們變得堅韌,、寬容,、充盈。我深以為然,愛者永遠超越被愛者,,因為生活比命運更龐大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