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清淡淡,普普通通,,一碗黃色的細(xì)細(xì)碎碎的蔬菜,,卻是醴陵的十大名菜之一?!翱┦俏依铩妨挈S菜’”,,當(dāng)?shù)厝擞梅窖赃@么稱呼著。從外形看,,它是一道不顯山露水的菜,。黃菜的原料是大青菜,又稱芥菜,,“菜腦殼”埋藏在土里,,上面生出大大的青葉。因其葉有很重的澀味,,起初,,人們只吃下面的菜頭,菜葉剁碎用來喂雞,、喂魚,。后來,,為什么將菜葉入菜呢,?這其中還有一段典故,。
相傳,康乾年間,,醴陵淥江水運發(fā)達(dá),,在水上靠船討生活的人家很多。但河灘水急,,船家只能白天行船,,在船上的生活就成了一個大問題。葷菜有臘肉,,河中有鮮魚,,可蔬菜兩三天就焉了,水分盡失,,食之無味,,停船購買又耽誤時間,也就只好多儲備一些,。一次,,一位船家大嬸為節(jié)省船上空間,隨手拎起一把青菜往裝水的空木桶里一扔,,恰巧行船上爐子上水正沸,,粗心的艄公還以為是放好了茶葉,拎起鍋子就將開水倒入桶中,,蓋上木蓋,。黃昏時分,船靠岸邊,,揭開蓋子,,桶中竟傳來一股清香,青菜居然變黃了,!取其下鍋入菜,,食之覺青菜的苦澀不見了,清爽可口,,別有一番風(fēng)味,,更難得的是黃菜浸泡在清水中,既不會腐爛,,也不會變味,,隨吃隨取,極其方便,。從此,,行船上多了一只專門用來盛黃菜的木桶,便“云帆直掛濟(jì)滄海,日夜江聲下洞庭”了,。
后來,,這道菜又慢慢地傳到岸上,傳到百姓生活中的餐桌中,??斓肚谐觯箦伋瓷?,大海碗盛之,,人們吃得爽爽利利,痛痛快快,。如若此餐吃不完,,到下餐當(dāng)剩菜一回鍋,其風(fēng)味不減,,便捷又美味,。
關(guān)于醴陵黃菜,人們還記得,,它與醴陵籍將軍程潛,、陳明仁之間的家鄉(xiāng)情緣。1949年8月4日,,程潛,、陳明仁領(lǐng)銜發(fā)出由37名將領(lǐng)聯(lián)名的起義通電,長沙實現(xiàn)和平解放,。8月7日傍晚,,他們在長沙宴請參與通電起義的數(shù)位將軍和解放軍和平代表團(tuán)。遠(yuǎn)在醴陵的家鄉(xiāng)人感念他們的功德,,得知這一消息后,,委托18位鄉(xiāng)親連夜推車趕路100多公里,送來黃菜,。這道普通的土菜看上去質(zhì)樸無華,,嫩白可人的蔸莖和微黃的菜葉被米湯細(xì)細(xì)融合,舉筷一品,,卻爽,、嫩、滑,、脆,、鮮俱全,既解兩位醴陵籍將軍的思鄉(xiāng)之渴,,也讓晚宴上所有的來賓唇齒留香,,久久不能忘懷。樸素的桑梓之情,厚重的家國之愛,,盡在其中,。
一道這樣普通的蔬菜,為何能這樣深入人心,?細(xì)細(xì)琢磨,只不過是醴陵人抓住了食物的精髓,,講究原汁原味,,追求食物本真,力求體現(xiàn)食材本身的獨特鮮美,。正如“清水出芙蓉”,,只需保持天然本色,不需要過多地花式雕琢,。
黃菜在醴陵本地的做法通常有兩種,。一種是將黃菜切碎,擠干水份后下鍋,,以豬油,、蒜末、姜絲,、干辣椒急火爆炒,,出鍋時淋兩滴香醋,極為開胃下飯,;另一種是將黃菜水份炒干少許,,加水(最好是米湯)煮開,出鍋時淋“二兩”豬油即可,。兩種做法都無須放味精之類的調(diào)味品,,吃的就是黃菜特有的“漚”味,原汁原味原生態(tài),。
而不管什么時候,,食物都會寄托人最深的情感。一位朋友,,也曾從這道菜中獲得滋養(yǎng),。有一段時間,她處于人生的低谷,,連帶著身體也出了問題,,胃腸道功能紊亂反反復(fù)復(fù),對任何食物都不感興趣,。年邁的父親看在眼里,,急在心里。于是,每個星期都坐公交車送菜到家,。黃菜是父親租借了鄉(xiāng)下親戚的地,,自己種的。送到家后,,洗凈,,用開水燙好,冷卻后放在清水盆里靜靜地盛著,??吹竭@質(zhì)樸的黃菜,猶如看到父親那顆拳拳牽掛的愛女之心,。她慢慢地切菜,,細(xì)細(xì)地烹煮,就著軟軟的白米飯,,連著清湯,,吃上一小碗。這樣過了一段時間,,她忽然覺得酣暢淋漓,,身心得到了放松,重新獲得了弛聘人間的勇氣和力量,。
一道深藏功與名的醴陵黃菜,,果然最撫人心。
手記
在這樣一個清冽的季節(jié),,總是會懷想那些與溫暖相關(guān)的東西,。我們的食物,就是這樣的存在,。
此時,,城市里的人,有的在居家,,有的在一線抗疫奮斗,。居家的人,不妨用慢下來的時光,,用心做一道菜,,熱氣氳氟之際,或許會覺得人間值得,;在一線奮斗的人,,在心里向您道聲“珍重”,我知道,,那些負(fù)重前行,,只為來日重逢,,那些人間小美好,我們家人閑坐,、燈火可親的日常,,那些與愛、溫暖有關(guān)的一切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