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淡了刀光劍影,,遠去鼓角爭鳴……曾經(jīng)的英雄故事在歷史的天空里成為絕響,,定格在文獻檔案泛黃的紙頁上,。近日,,我市檔案館發(fā)現(xiàn)一批珍貴檔案,,其中有毛澤東同志學籍檔案的同學錄,、李隆光烈士的自題照片,,還有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史稿等,有的是孤本,,有的在全省尚屬首次發(fā)現(xiàn),,極具歷史研究價值。
這些珍貴檔案是如何被找到,?文獻檔案記錄了怎樣的故事,?快跟上腳步我們一起去探訪。
檔案館搬家發(fā)現(xiàn)“藏寶箱”
市檔案館建館于1987年,,館藏檔案20余萬卷,,最早的檔案可追溯到清康熙元年,。因城市發(fā)展需要,2019年,,檔案館搬遷至市民中心,。“那年搬家,,我們用小貨車運了整整87車檔案,。”市檔案館館長陳德政回憶,。
在舊館時,,受限于工作人員數(shù)量、檔案存儲空間,,平日里只能重點關注已有珍貴檔案以及查閱率,、利用率較高的檔案,有相當一部分檔案只是登記在冊,,并未詳細鑒定,。搬館后,市檔案館決定對數(shù)量龐大的館藏檔案進行系統(tǒng)性再整理,、再鑒定,。
《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職員學生一覽表》
去年下半年,檔案館工作人員整理歸類檔案過程中,,從庫房角落里找到了8個鐵皮箱,,箱內檔案涉及國民政府時期的軍事教育、法律教育,、書信,、照片等內容。陳德政坦言,,找到這批檔案時,,工作人員起初并未在意,直到《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職員學生一覽表》以及李隆光烈士遺物的出現(xiàn),,大家才意識到這批檔案頗具含金量,。
經(jīng)整理,鐵皮箱內的檔案共計200余件,。隨著再鑒定工作的推進,,越來越多珍貴檔案浮出水面。
全省年限最早的毛澤東同學錄
《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職員學生一覽表》為民國四年(1915年)版本,,是全省已發(fā)現(xiàn)的毛澤東就讀原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期間,,年限最早學籍檔案,里面記載了毛澤東的姓名、年齡,、籍貫等基本信息,。教員名錄部分還登記了傅熊湘等早期革命家的身份信息。
副館長廖際標是檔案研究領域資深專家,,也是此次再鑒定工作的主要負責人,,對于這批檔案的價值,他十分認可,。“湖南省檔案館也收藏了一件同樣版本的毛澤東同學錄,,是其館藏珍貴檔案之一,。但省館的藏品沒有封面,一直無法確定年限,,我館新發(fā)現(xiàn)的這本‘同學錄’品相和完整性更佳,,填補了省館藏品的信息空白?!?/p>
李隆光烈士的遺物也頗珍貴,。李隆光又名李謙,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(yè)生,,先后任黃埔軍校教導團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連長,,“四·一二”政變后,參與百色起義,,任紅軍第七軍第一縱隊的縱隊長,,參加創(chuàng)建右江革命根據(jù)地。1931年2月1日,,其部在廣東乳源縣梅花村遭粵軍包圍,,突圍時中彈犧牲,時年22歲,。
李隆光烈士遺物包括求學時期畢業(yè)證,、自題照片還有其弟李隆章給賀龍、鄧小平同志信件留底抄寫件,,其畢業(yè)證和自題照片都是孤本,。自題照片名為“惠州離別紀念”,題字內容用鉛筆寫就,,內容為紀念于南昌戰(zhàn)役陣亡的好友張漢章,。不想幾年后,李隆光也隕落在戰(zhàn)場,,實在令人唏噓,。
這批檔案中,蔣介石致楊愛源、徐永昌的親筆落款書信,;譚延闿親筆題字的《中山叢書》,;《駐外使領館職員錄》;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史稿(全套11冊),;《中國空軍抗戰(zhàn)史書》等文獻也頗具研究價值,。廖際標說,這批檔案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至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,全國人民為獲得民族獨立,、人民解放所作出的卓絕努力,對研究這一時期湖南省乃至全國政治,、經(jīng)濟,、社會發(fā)展情況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。
油印圖冊《中國空軍抗戰(zhàn)史書》中的圖片
此次發(fā)現(xiàn)的這批珍貴檔案,,部分文獻尤其是圖冊設計考究,,印刷也十分精美。例如,,油印圖冊《中國空軍抗戰(zhàn)史書》不僅展示了我國第一代航空飛行員的英容和戰(zhàn)績,,還以細膩的圖畫描繪了中國空軍與日寇空戰(zhàn)的激戰(zhàn)畫面,圖冊設計之精巧與當代印刷品相比也不逞多讓,。
發(fā)掘保護好檔案這座精神文明“富礦”
檔案是歷史的延續(xù),,是先輩奮斗的足跡。一個個厚重的文字,、一張張寫滿滄桑的照片,、一段段被時光浸潤的錄音見證了那段逝去歷史曾經(jīng)的芳華。
檔案的發(fā)掘鑒定不容易,。檔案作為再現(xiàn)歷史原貌的原始記錄,,其涵蓋范圍駁雜寬泛,不僅包括書冊,、信函,、文件等文獻資料,還包括照片,、音像資料,、牌匾、碑刻,、勛章等實物資料,,甚至一些歷史事件經(jīng)歷者的口述也歸屬于檔案的范疇。
檔案本身不會把“珍貴”二字寫在“臉上”,,要從數(shù)目龐大的文獻和實物中發(fā)掘鑒別出研究價值突出的檔案是一個不小的挑戰(zhàn),,需要整理者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、過硬的專業(yè)鑒別能力以及敢在大海里撈針的耐心。許多檔案具有唯一性,,修復工作更不能掉以輕心,。市檔案館遷館以來,歷時三年,,完成所有新中國成立前檔案的整理,、再鑒定和部分修復,而這批珍貴檔案的發(fā)現(xiàn),,是“再整理,、再鑒定”行動的重要成果。
陳德政表示,,檔案不是故紙堆,,不是用以炫耀的藏品,而是塵封的文化“富礦”,。沉淀歷史,淘出瑰寶,,以史為鏡,、古為今用方能體現(xiàn)檔案管理工作的真諦。檔案管理者有責任發(fā)掘保護好這座文化“富礦”,,用飽滿的工作熱情獻身檔案事業(yè),,發(fā)掘整理前人的經(jīng)驗和教訓以示后人、以資決策,。也希望通過這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