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件醴陵瓷是你心目中的國寶?被譽為中國“紅官窯”的醴陵窯,,曾經(jīng)又燒制過哪些驚世之瓷呢?今天,,我們一起走近最神秘的“毛瓷”。它是醴陵窯為毛主席燒制的日用瓷,,被贊為當代東方瓷苑中難得一見的明珠,。
毛主席生活用瓷——全套四季花碗,。(圖片來源:韶山毛澤東紀念館)
1974年毛主席最后一次回湖南,,在長沙居住了3個多月。期間,,負責毛主席衣食住行與安全警衛(wèi)工作的湖南省委原接待處處長蕭根如,,全程參與了為毛主席燒制日用瓷的過程。
談到“毛瓷”的由來,,今年已經(jīng)87歲的蕭根如回憶說,,那是1974年毛主席在湖南住得最久的一次,前后114天,。大家注意到毛主席年紀大了,,隨身帶來的瓷器偏重,吃飯時手有些發(fā)抖,。
當時的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,,為了慶祝毛主席82歲生日,曾提議燒制一批專供毛主席壽宴上使用的“瓷器”,,作為家鄉(xiāng)人民對他的祝福,。
蕭根如獲知這事后,認為醴陵釉下五彩由1380多度的高溫燒成,,不含鉛,、鎘等有害物質(zhì),且釉面清涼透澈,,花紋素雅,,可以滿足毛主席日用瓷的需求。于是,,蕭根如就向陪在毛主席身邊的原中南海中央警衛(wèi)局副科長吳連登請示,,能不能從醴陵窯燒制一些日用瓷給毛主席專用,。
得到上級首肯后,當時的醴陵群力瓷廠就接到了任務(wù),,要求研制一套精美碗具,,在毛主席生日那天使用。蕭根如陪著吳連登前后5次到醴陵商討毛主席用瓷的規(guī)格,、尺寸,、重量以及美工要求等。
今年87歲的蕭根如依然口齒清晰,,回憶起“毛瓷”時精神奕奕,。
蕭根如后來回憶道,他們向群力瓷廠提議,,這些日用瓷要輕,,要帶蓋子可以保溫,因為毛主席吃飯時常常會思考事情,,或者接待賓客,,飯菜容易涼。他還單獨提議能不能燒出內(nèi)外都有花的碗,,讓胃口不好的毛主席看到碗里有花,,也可以增加食欲。
“內(nèi)外繪花”,,實屬獨創(chuàng),。這次蕭根如老人推薦的全套四季花碗就是這一獨創(chuàng)的代表之作。這套四季花瓷碗的內(nèi)壁外壁,,都繪有彩色的花卉紋飾,,圖案分別為月季、芙蓉,、秋菊,、臘梅四種紋飾,代表了春,、夏,、秋、冬,。圖案鮮亮柔美,,花朵對稱,均勻統(tǒng)一,,花色嬌艷欲滴,,翻看故宮保存的歷代名瓷也都找不到這樣高超的工藝。
為了讓“毛瓷”看起來薄,,用起來輕,,蕭根如與群力瓷廠的同志遠赴雪峰山腹地尋找一種高嶺土——洪江大球泥,,它含鋁高,含鐵少,,幾乎達到了陶瓷原材料最完美的理論值,,被稱為陶瓷原料中的“泥黃金”。用這種瓷石搭配其他原料燒制出的瓷器,,胎體潔白光潤,,通體透光,有“白如玉,、明如鏡,、薄如紙、聲如磬”的特點,,具有極高的藝術(shù)價值,。
值得一提的是,為毛主席燒制生活用瓷的大球泥,,由于儲量有限已經(jīng)絕跡,,剩下的一些也被封存。
為了適應(yīng)特級高等細瓷的燒成,,當時的群力瓷廠改良了窯爐,,用“火中之火”法,,將瓷器放在窯爐的中心位置,,利用窯爐中最佳火位燒出釉下五彩瓷。
最終用“石中之石”“火中之火”淬煉出的“毛瓷”艷而不俗,,淡而有神,,釉下色彩飽滿地往外滴水,終于滿足了所有設(shè)計要求,。
蕭根如老人回憶,,這么精美的“毛瓷”,只精選了40件上乘佳品被帶走,。毛主席看到這批瓷器后非常高興,,想到是家鄉(xiāng)人燒制的,又解了一份鄉(xiāng)愁,,晚年一直帶在身邊使用,。
蕭根如拿出與偉大領(lǐng)袖毛主席合影的照片仔細端詳。
醴陵“毛瓷”日用瓷的創(chuàng)作傳奇,,成就了醴陵瓷的獨特神韻,。誰也沒想到,一段特殊時期的制瓷需求,,竟推動了幾千年制瓷工藝的創(chuàng)新,,讓醴陵窯名滿天下,,有了當代“紅官窯”之稱,一躍成為中國陶瓷藝術(shù)史上的又一座高峰,。
而由于存世數(shù)量稀少,,一些醴陵“毛瓷”孤品,估值已達數(shù)百萬元之巨,。當前,,以四季花碗為代表的一批“毛瓷”,儼然成了醴陵窯瓷廠中的鎮(zhèn)廠之寶,,它們不僅代表著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絕世工藝,,也承載著一段非比尋常的厚重歷史。
新聞鏈接
蕭根如,,生于1933年,,湖南省委接待處原處長。
毛主席生活用瓷全套四季花碗是由李人中,、易炳萱等醴陵群力瓷廠的畫師為毛主席特制,。全套四季花碗胎體潔白光潤,通體透光,。每件四季花瓷碗的內(nèi)壁和外壁上都繪有彩色的花卉紋飾,,圖案分別為月季、芙蓉,、秋菊,、臘梅四種紋飾,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,。圖案鮮亮柔美,,花朵對稱,均勻統(tǒng)一,,花色嬌艷欲滴,。反映了特定時期我國瓷業(yè)發(fā)展的最高工藝和制瓷水平,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藝術(shù)價值,。